close
父母有時會和孩子有衝突,因為我們會希望孩子能如我們所願,所以先要了解孩子的發展。新生兒很柔弱的,需要大人保護她,會玩手、玩腳,接著頭就抬起來了,「頭」是身體最重的部位,然後開始爬,「爬」有個別性的,有人用手爬,有人用屁股吐,或用肚子吐著前進,接著拉東西,開始探索了。
爬樓梯,爬上去,下不來了,開始抓東西要站起來了,不斷跌倒又站起,每天重複著也不覺得氣餒挫敗,接著可站直了,站穩後開始跑了,轉眼就不見了!站穩後開始跑,此時真正語言出現,同時間也在練習嘴巴肌肉。
孩 子從玩手、玩腳、玩各種東西開始,去接觸,「玩」就是孩子的工作,在過程中學每一件事情,從早到晚都在玩,透過每個觸摸、感覺,去經驗探索周遭世界,例如 在廚房裏湯鍋拿蓋子蓋,水拿來倒來倒去,看過程是如何etc.He has to touch everything!孩子透過一直摸好幾千遍,用感覺去接觸,才知道坐著的是”木頭”椅子,和金屬椅子不同,木頭椅子是暖的。★孩子全身整個開放給外在世界,所有外面拿進來,進入內在器官組織,把孩子放在什麼樣的環境,是我們必須很小心注意的地方。
◆1歲半~2歲︰第一個重要關鍵階段這個年紀這麼的開放,是重要關鍵階段!把他放在地板上就大叫,也拒絕穿衣服,非常強烈的,此時父母會想,他本來那麼可愛,現在卻突然坐在地板上大哭,What have I done?我到底做了什麼?這是正常發展過程。孩 子開始站、跑,到聽你講話、會回應,七歲前的意識屬於”夢幻意識”,跟大人完全不同;當孩子坐在地板上大哭,其實他自己不知道怎麼回事,重要的是大人如何 回應。坐在地板上大哭大叫,大人有不同的回應,有人打他,叫他不要哭,或跟他一樣坐在地上哭,其實這是一過過程,是在鬧脾氣,是發展中的自然現象,此時只 要抱起小孩,轉移注意力,不應該讓小孩去經驗那種慚愧,父母清楚孩子如何轉移注意力,把緊張壓力舒解掉。2歲孩子和媽媽(主要照顧者)是完全連結在一起的,可以經驗到妳的內在想法。
◆3歲
開 始改變,開始講「我」要什麼,開始和媽媽有一點點距離,注意到「我」;開始有「記憶」,記憶好像在外圍,會記歌曲、詩,方式和大人是不一樣的舉例自己有2 個小孩,差了3歲,當餵小的喝奶時會講一個故事,是正式的故事本,一頁一頁翻著讀,有一天媽媽在忙沒時間講故事,此時聽到小小聲音,是大的孩子一頁一頁翻 著書,在講故事給小的聽,原來他記得每一頁故事。到七歲時他們搬家,無意中看到這本以前唸過的書,媽媽再講故事給他聽,那時的他開始用意識(也就是頭 腦),要他再一頁一頁唸故事時,就出現困難了。
孩 子的「幻想(fantasy)」和大人的「想像」不同,孩子的幻想是有時間的,”3歲”與”5、6歲”開始有幻想,例如看到木頭,孩子會說是一張床、一部 卡車,說什麼那木頭就真的是什麼!所以父母不須花費昂貴的錢去買昂貴的玩具,用”木頭”、”種子”、”布”,孩子可用幻想去玩,現成玩具有限制性,最後會 被拆解想看看裏面有什麼,所以昂貴的玩具最後都被拆解。
◆5歲半~6歲︰第二個重要關鍵階段
第二個重要關鍵期,更戲劇性的。2歲開始喜歡房子裏有其他人在玩,此時是各玩各的,到4歲才開始一起玩;2、3歲聚在一起大部分會搶東西,不要期待會分享,只要把搶的東西拿開,給他們2個不同的東西就好,這時孩子不知何謂「分享」,到4歲、4歲半開始知道什麼叫「分享」。這階段是夢幻式(fantasy)的,看到什麼就被吸引,會受外在環境、人的吸引去玩。例如”眼睛”到八歲成,”腎”到大一點以後才發展完成,勿誤以為孩子生下來就已經發展完成了。
現在我們談身體的感官和內在發展,各位今晚如何呈現「意志力」讓自己坐在這聽演講?是聽人家說、看告示?看到後安排出時間自己坐在這。開始一天有一天的「圖像」,今天要做什麼,讓身體行動並做出來,產生「圖像」然後帶出「一天的願景」。
身 體需要「故事」滋養我們的心靈,自然的故事、治療性的故事、簡單小故事,很小就可以唸給孩子聽,孩子喜歡詩、詩歌;同一個故事講1周~2、3周,讓孩子建 立「圖像」,慢慢吸收。講故事必須自己頭腦裏有那個圖像,有次序性的講出,孩子聽取的是那個像。有時可用”唸”的方式,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的故事,會一直 要求唸同樣的故事,此時要重複唸到孩子說”不要了”,因為裏面一定有滋養他內在的東西!如一堆書裏有3、4本會要求一唸再唸。孩子也喜歡聽媽媽自己的故事、祖父母的故事。故事不要只講好的,不好的故事也要告訴他。
5歲半~6歲忽然間耍賴,壞脾氣來了!以前很有自信、很自在,內心不安全感突然不知怎麼辦,He doesn’t know what going through.有人幾天、有人幾個月就過去,因為每個孩子都是”個別性”的。此 時看到”木頭”,就知道它是一塊木頭,和幻想式的不一樣了,頭腦裏帶著圖像進來,和同伴講他要做什麼,直到大家了解,開始找東西去做去完成,如果需要的東 西別人在用,開始會去和別人商量,然後拿到那個東西,例如幼兒園裏大小孩知道小小孩喜歡的是什麼,就會到別的區域把他們喜歡的東西拿來”交換”自己需要的 東西。
小孩與大人的「圖像」不同,小孩圖像需要幫他”點燃”,他會繼續遊戲,但也許玩10分鐘他就離開了,但要幫他點燃新的想法。例如︰幼兒園有位小朋友,在園內搭帳棚〈最初的圖像〉,但當他搭好帳棚後,卻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甚麼,突然覺得很無趣,便告訴該幼兒,當她在戶外搭帳棚露營時,她會撿一些扁平的石頭,將石頭圍成圈,在中間升一把火,你可以圍著火圈煮一些食物吃,或是泡一杯茶來喝。 小朋友聽了之後又開始動了起來,玩了一段時間之後,小朋友在手上掛了一塊布,扮起服務生了。她到媽媽面前,問媽媽想要點些甚麼餐,媽媽向小朋友點了一些餐點,小朋友將它們寫下來,過了一會兒,就將餐點送到媽媽面前,請媽媽享用。當孩子出現圖像,忍耐心、持續度會比較高。
6歲時喜歡問「我可以幫你做什麼?」,從內在自發,會跟大人一樣,把步驟一樣一樣做好,持續做到完成(3、4歲時看至其他好玩的就會跑走)。此時產生的「圖像」由行動做出來,影響孩子未來命運,及如何運作他的未來命運。
◆給父母的3個請求
〔請求一〕make your time找出時間帶孩子到大自然
假日帶孩子到大自然,爬樹、走小溪、經驗石頭,透過經驗、讓大自然的形狀幫助孩子建構內在器官。
〔請求二〕不要讓孩子看電視、DVD、電腦
這些銀幕會影響孩子的頭腦,對腦子發展很不好,
畫面轉速快,且都是別人做好的,不是孩子自己
創造出來的。孩子靜靜坐著看電視,為什麼關掉
電視會很生氣?
畫面轉速快,且都是別人做好的,不是孩子自己
創造出來的。孩子靜靜坐著看電視,為什麼關掉
電視會很生氣?
〔請求三〕說故事、讀故事給孩子聽
孩子自己讀與聽父母讀,產生的圖像是不一樣的,
孩子自己讀有些字看不懂,故事就只是骨架,聽故事
可得到骨肉血脈,不只是骨架而已,也可以帶孩子到
大自然,說故事給他們聽。
孩子自己讀有些字看不懂,故事就只是骨架,聽故事
可得到骨肉血脈,不只是骨架而已,也可以帶孩子到
大自然,說故事給他們聽。
◆Q&A
Q1︰父母的「原則性」該如何建立?
Ans︰當原則確定了,就要堅守。最好不要有
太多規則,一旦建立了就要堅守,當孩子這個規則
學會了,再去建立另一個,同時父母雙方要協調好,
建立相同的規則。
太多規則,一旦建立了就要堅守,當孩子這個規則
學會了,再去建立另一個,同時父母雙方要協調好,
建立相同的規則。
Q2︰故事聽一下就跑掉了,無法聽完整本故事?
Ans︰3歲的孩子不能說太長的故事,可用玩偶來
說故事,也可告訴他妳的故事、媽媽小時候的故事,
不一定要書,講故事,講一天的故事,如果是男孩就
可用”女孩”的角色去講那個故事,例如︰用小動物
在地板上玩,牠遇到了什麼…,走啊走啊…。
You have to creativ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