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陳瀅 曾紫玉整

縫紉與布偶戲

在華德福學校裡男生女生都要學習做裁縫、打毛線。初開始時我給小孩一小塊布讓她隨意縫,等到稍微會控制針線時,就讓小孩縫沙包(裡面裝檢來的樹種或過期的豆子),慢慢再增加其他的,像是縫布袋、布偶(小精靈、小老鼠等)、仙女棒等,這些之後都變成是小孩的玩具。我本來也很難想像,原來一個可以縮口的小布袋就可以讓小孩玩個半天。

如果您要給小孩縫娃娃,您可以參考華德福學校裡的布娃娃,他們常常沒有五官,或是只有一雙簡單的眼睛,因為這可激發孩子的想像力,娃娃可以隨著孩童的心情而有不同的面貌。

給小小孩縫的東西一定要簡單,可以很快 就看到成果的,也可以常常重覆,稍微複雜或是費時的工對大人來說沒差多少,但是對小朋友來說卻會扼殺他們的興致。我們兩年前就開始縫一隻青蛙,青蛙背上是 幾個鈕扣作裝飾,用兩個小木球作眼睛,最後布邊只剩一小半,縫合就完工了,但是一直就是做不完,小孩寧願縫點別的。我常常想讓小孩學些新的或更困難的,這 下可學到教訓了。

一次我們找鄰居小孩一起來縫,她媽媽因為擔心她年紀太小會扎到手、或是讓針掉地扎到腳,所以九歲的她才開始能碰針線,我的小孩當時四歲,就已經很會縫了,然而有其他小孩的加入,孩子們縫的興致也更高,這是可以提高小孩意願的撇步。

與其他小孩的互動也讓我學到珍貴的一 課。我的小孩問我:為何某個姊姊縫東西只求快速,我原先不明白,只告訴自己的小孩要認真的縫,亂縫一氣的作品沒有保留的價值,後來與她的媽媽一起縫東西就 真象大白了,因為她的媽媽就是只求速效,怎麼快、怎麼好。而這正是人智學上提醒我們的,大人的一言一行,小孩連您做事時的[心情]和[態度]也一併學到了。自此我也更加謹言慎行。

布偶戲一直是華德福學校的特色之一,老 師用一些天然的材料當佈景,小木頭當山、松果做樹、貝殼當船,一條藍絲巾就是門前的小河。當豎琴的音聲響起,蓋住佈景的絲布被揭開,老師帶著布偶話說從 前。這可是聲光過度刺激的卡通或電影所沒有的鎮靜與療癒效果。所以如果您累積了一些小布偶後,就可以在家裡演戲給小孩看,小孩很快也學會自導自演。有媽媽 們與我分享自己在家裡演戲給小孩看,小孩有多麼歡喜,母子間的互動變得更好。

捏蜂蠟

我自從與小孩一起玩捏蜂蠟,就覺得特別 好玩,蜂蠟在手心的溫熱中會越來越軟,一方面不似一般黏土黏手,還可以做得很細緻,捏完的作品冷卻了變硬、不會變形,可以展示起來,等下次再重新利用。唯 一比較麻煩的是玩之前得稍微加熱。不管是捏黏土或蜂蠟,我們常常找一個主題,也許是下午茶、也許是去菜園收菜,只要您開始捏一個茶壺或是一個竹籃,就可以 引發小孩的想像空間,高高興興捏了起來,捏完還可以用這些作品玩一場扮家家。小孩做黏土點心給我吃的時候,還不忘告訴我這是有機的、沒有人工色素或添加 物,我也假裝吃得很安心。等不玩了,可以用一淺盤放置作品,留在玩具架上(可以買到不會乾硬且顏色柔和的黏土)。

難道大人得一直陪著玩嗎?也不盡然,初開始是帶著小孩玩,很快他們就學會怎麼玩,之後只要幫忙出些點子、起個頭,小孩自己就樂在其中,這時您就漸漸可以放手了。

然而大人並非就掉頭走人,這階段的小孩 還在族群意識中,並非獨立自我的意識,需要大人在旁。學校的自由活動時間,老師不會陪著玩,但是都在可以觀察到的範圍,也許在掃地或打毛線,雖說是自由活 動,但不是任其亂丟玩具或高聲尖叫,老師在適當的時候隨時提醒或引導活動的發展,在小孩進入爭執之前就先化解危機。在家中也一樣,您可以在摺衣服或挑菜 時,如果小孩想加入您,就讓他們一起幫忙,如果小孩興趣缺缺,寧願自己玩,那也很好,然而當他看到您在縫釦子或是在種菜,您已經是在豐富他的人生了。

說故事

在學校,小朋友們被歌聲引導坐成一圈,老師的搖椅旁有一截木幹作桌子,桌上蓋著一塊天然棉布,上有燭台、蠟燭、大火柴盒及一個熄火用的鐘型罩子。小朋友坐好後,老師在她的頭巾上插上一支大羽毛,擦亮了火柴,點一位小朋友來幫忙點蠟燭,故事講完後又點一位小朋友幫忙熄蠟燭(這可是所有小朋友都在等待的差事)。這些固定的儀式像魔法般吸引住小朋友,也令我印象十分深刻。

給小小孩挑選故事有幾項要點,一個是找講完會有結局,而且是邪不勝正、美滿結局的故事,而不是像連續劇還要等隔天再說的,這會讓他們有安全感,故事的結局讓他們有最後總是回到家的感覺。

另一點是避開妖魔鬼怪的故事。這階段的 小孩不會過濾,只是完全吸收您所給他的東西,任何五官所觸及的,他都照單全收,所以還是選一些圖片美好、故事情節正面的故事吧!我雖然一直很小心這方面, 可是偶然一次留小孩在朋友家一個下午就毀了。朋友帶著三個小孩講妖怪的故事,講完了讓小孩一起玩,我家的小孩從來沒聽說過妖怪,另外兩個年齡稍長的小孩則 一直說服她真的有妖怪,從此我家的妖怪情節不斷,小孩老是指著黑黑的地方告訴我有妖怪,讓人傷透腦筋。另外有個辦法,一個長輩告訴我她從小就不怕鬼,她爸 爸從一開始就教她是鬼怕人,因為人的額頭會發光,鬼怕這個光。事實上也是,人怕鬼三分,鬼怕人七分。這使我想到[先入為主]的觀念很可以利用。

挑一些您自己很喜歡、有感觸的寓言或童話故事。在您說自己有感覺的故事時,會帶進您心靈的力量。

有時特意說一些沒有圖片的故事,也許是描述媽媽小時候發生的某件事,反而更能夠擴展小孩的想像力。

另一點我曾分享過的,睡前故事因為伴著孩子進入夢鄉,其實極具影響力,父母要特別留意故事的內容。

畫畫

從華德福幼稚園開始,小朋友就開始畫水彩畫,老師將圖畫紙先浸在水中,稍微抹乾後就讓小朋友開始畫,老師也一起畫,但不是直接畫一個實體的東西,反而像是隨意的揮灑,小孩也模仿老師的畫法。將紙浸濕的目的是讓水彩畫更為生動靈活。

史坦勒博士強調畫圖的教學不能從[畫線](drawing)開始而要由[塗色](painting,用油彩或水彩的繪畫)開始,要運用顏色或光與陰影。反觀我們大人畫畫,往往先畫一個輪廓,再在裡頭加東西,事實上這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觀察是不同的,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應該是一個整體,而不是先看到一個輪廓(請參考琉璃光雜誌二○○五年二月[兒童教學問答])。想想一般給小朋友的著色本都是既定的輪廓或框框,只是讓小孩學著如何小心不讓色筆劃超過格子,反而限制住孩子的想像空間與創意,還不如給他一張反面空白的回收紙作畫。小孩總是以模仿開始,有時小孩要我陪著畫,我學著用塊狀的蜂蠟蠟筆(或將一般蠟筆的紙皮剝除),畫粗的或實體的線條,或整片整塊的塗繪,或是用毛筆、水彩筆也行,試著以整體、利用深淺顏色(而非輪廓)做展現,混合的顏色會讓圖畫更豐富、更有層次感。有時也可以故意沒有目的地畫,然後在畫中慢慢發掘畫出了什麼。只要有開始,您會發現小孩可比我們會畫得多了。

唱歌

學校裡每個活動的始末都以歌聲來作為串連,記得開學沒多久,就聽到家長告訴老師,小孩回家後跟媽媽講話都變成是用唱的!這當然是模仿老師的結果,因為老師連呼喚小朋友的名字都像是用唱的。老師告訴我,他們平日固定唱的歌,是五音階(Pentatonic scale,缺Mi及La),因為這兩個聲調讓旋律有終點、有開始,五音階的歌唱起來可以接續不斷,像是永遠唱不完,這種歌很適合這階段的孩子,可以讓他們重溫入胎前靈性世界的老家。另一個媽媽們比較容易做到的是,小小孩發聲的頻率較高,所以媽媽唱歌時得配合小孩唱高一點的音調。

猶記幾年前在華德福師範學校與那裡的大孩子一同洗碗,他們都是很自然地邊唱歌邊做事。我因為自己很不會唱歌,又不想給小孩聽機械性的歌聲,所以家中常常沒有任何旋律可聽。一天朋友提醒我說,我家帶小孩的做法都很[華德福],就是歌聲太少了。於是我也刻意的要求自己唱歌,特別是在揉麵做麵包、饅頭時,總會記得[自動]唱起歌來,小孩初時會注意地聽,後來就是大家一起唱,自己也因為刻意唱歌而變得輕鬆起來,家中氣氛也完全不一樣了,所以洗菜、洗碗或是給孩子洗澡的時候也唱,不過目前仍僅限於小孩有參與的時候才會想起來要唱歌。

一位媽媽告訴我她常常帶著小孩唱歌、跳舞,也用打擊樂器來訓練小小孩的聽覺(如找寶藏遊戲,小孩愈靠近寶藏地點,鼓聲就愈緊湊),我覺得很有創意。

親近自然

每年春天一到,華德福老師們總要讓小朋 友自己種點東西,或是在花圃中栽種會開花的球莖,或是在小花盆中種些成長快速的小麥草,不過這對我家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。因為我自己種菜,所以小孩打在 胎裡就與我一起在菜園玩,滿了月就開始在菜園見習。小孩上幼稚園之前,有一次她問我上學的事,我告訴她菜園就是你的學校,菜園裡某某小孩就是你的同學。事 實上也是,小孩每天參與,我移秧,她移秧,我收菜,她也收菜,加上有機菜園裡生機盎然,小動物很多,爸爸是學動物的,有機會就教小孩觀察動物的習性,也教 小孩如何不傷害到小動物。小孩難免想觸摸小動物,我則教小孩用宇宙性語言[Om Mani Padme Hum]跟動物溝通,告訴孩子這麼做,也許有一天就可以跟白雪公主一樣,所有的動物都會主動親近你,也藉此讓有緣的動物們種點善根。

有朋友跟我分享,每每帶孩子去到大自然 的環境中,孩子自己就可以玩得很久,爸媽也輕鬆。我們雖然老是住在城市裡,沒有太多機會到海邊或森林裡,但我總是抓住各種機會提醒小孩,像是路邊開放的花 朵好香,我會去聞聞看;陰暗牆面上總有綠油油的蕨類,我會伸手去摸摸看,聽到小鳥的叫聲會停下來問小孩牠在說什麼?當我自己發現自然,小孩也會跟從。

玩的紛爭

換牙以前的小朋友尚無法深思熟慮,至少要等到五歲才開始漸漸有是非的概念。只是用口頭教育小孩,告訴他們道理,往往事倍功半。一個有效的做法是用肢體動作的示範加上您對事情的描述,讓孩子[感覺]到您所說的。譬如您要他輕聲關門,與其喊十遍[關門小聲點!]還 不如帶著他的手輕輕地合上門,告訴他關門要這樣關…。一個小孩被孤立無法加入另外兩個小孩,通常一起的小孩會說我們要自己玩,那麼您就可以告訴他們遊戲規 則是不一起玩就通通分開玩,把三個小孩分開,讓大家都各玩各的,直到他們願意一起玩為止。當他們親身體會或感覺到被孤立並不好玩時,通常不用太久小孩就都 一起玩了。搶玩具的情形發生了,如果無法一起玩,通常就請小孩輪流玩,再要搶來搶去,這玩具就會被束之高閣。當小孩學到搶來搶去就會都沒得玩,下次就會想 到用更好的方式一起玩。

收拾玩具

我常常看到現代小孩一個收玩具的方法就 是把所有的玩具一股腦地丟在一個大箱子中,在華德福教育中可以看到很大的不同。在自由玩樂時間過後,老師的收拾歌聲響起,小朋友們都知道遊戲時間結束,大 家就開始幫忙將所有的東西歸位,對一些較被動的小孩,老師會將玩具放在他手上,告訴他說:娃娃完累了,你可不可以帶她回床上休息?老師唱個[跳]兒歌,陪孩子們將散了一地的貝殼、核桃、玻璃石頭等玩具們分類,跳回屬於它們自己的籃子裡。

往往小孩三、四歲時,父母就以為他們夠 大可以自己收拾玩具了,其實不然,帶著小孩一同收拾玩具是需要的,要記得這個階段的小孩很需要肢體動作的帶引。一些媽媽在帶小朋友玩的規則是,玩完一種玩 具,得先收拾好才讓玩下一種玩具,這麼做的好處是家裡可以比較不亂,但也有專家指出,在小孩自由發揮想像空間的玩樂中,不宜打斷這創意之流,他也許一下騎 一騎木馬,一下忙著裝小石頭在布袋裡,一下又給自己腰上綁根繩子要你帶貓去散步,我們大人哪裡知道這小小腦袋瓜子正在建構些什麼,何妨在稍晚時安排一個固 定的時段,帶著小朋友一起讓玩具王國的成員各自回到休息的位置。

一個玩具架是很方便的做法,讓玩具們有屬於它們自己的位子,也許看起來不是那麼整齊,但是可以用一塊布簾蓋住。如果玩具架放不下了,可以讓小孩想一想,是不是玩具太多了,照顧不了,也許將一些不再玩的玩具送給會照顧它們的人。

我一直很怕別人送小孩玩具,特別是一些 我不鼓勵小孩玩的東西,最好的情形是孩子還沒看到以前就消失了,小孩知道這是他的禮物就只好讓他玩一玩,一陣子過後就悄悄放在最不顯眼的地方,小孩沒看到 常常也忘了,就是想起來也不會發現是被媽媽丟了。我覺得事前的把關比較重要,也許在小孩生日的邀請函上就先註明:謝絕塑膠製或是電動玩具,歡迎二手天然玩 具。

前車之鑑

人智學的兒童教學有太多需要我們努力學 習的,在實行上我自己也有做得不好或不對的地方,像是在我知道著色本與激發小孩創作力背道而馳時,我家小朋友早已是著色好手;雖然我知道不應該去啟發這階 段兒童的智識力,也將讀和寫延到小孩換牙以後,但是卻沒意識到,平時給小孩玩的一些玩具其實就是鼓勵他們專注在腦部活動,如拼圖、撲克牌等,甚至還找機會 要小孩以倒堆的順序來記憶事情以增強氣體(雖然這也是人智學教的,但卻不適合這階段的小孩),我們應該讓這階段的小孩多從事一些可以運用他們的整個身體或 四肢的活動,而不要讓小孩多用腦。也許您和我一樣,偶爾也有感到為時已晚之憾,畢竟我們都是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,重點是接下來我們如何讓孩童的玩 回歸正途,也希望在分享經驗的同時,讓後人得以不重蹈覆轍。

以下文章是請陳瀅媽媽捉刀,補充我所寫不足的部分。如果您也想將人智學的智慧運用在小孩的生活上,我這裡所能納入的內容實在太有限,請您一定要回顧以往琉璃光雜誌所刊出的相關文章(一九九八至二○○四年)或是華德福教育相關書籍。期許所有的小朋友都能開開心心過[玩]童年。

祥兒上幼稚園時,到校後先在遊戲場玩約 半小時後,才由老師帶回教室。如果遇到下雨天,老師就帶著孩子們穿上雨衣雨鞋,到外面雨中漫步,體驗老天爺的甘露。家長們準備一套乾淨的衣服放在教室,衣 服濕了就換掉。這樣一早先玩才回教室的生活韻律與別的學校不太一樣,但是孩子們下一個活動卻異常安靜,精神比較放鬆、集中。這個作息在星期一的早上尤其管 用,因為孩子們經過週末假期回到學校,精神及心理還沒調過來,旺盛的精力使他們無法安靜下來做活動。如果先讓他們玩個半點鐘再回到教室,他們的精力已消耗 了一些,不安分地動來動去的情形便得到改善。

自祥兒上學後,從學校學到餐前禮儀,便把家裡當作他現學現賣的實驗場。從擺碗筷到餐前祈禱歌、祝福語或口訣,他都會帶領。持續了三、四年,直到現在遇有特殊場合,還是由他擺碗盤,帶祈禱歌。

老師在安排收拾的活動時,也有一套,她 知道那個孩子喜歡收拾那個部分,有時她會要求幾個孩子搬一個大的東西或家具。在我看來,沒有什麼他們小孩搬不了的,老師總有辦法讓他們把家具、地毯、大樹 椿等挪到適當的位置。孩子們對於自己能完成工作非常自豪,變得很有自信。這套絕對可以在家裡如法炮製,依孩子的年齡分派難度不一的工作,讓他們出點力氣, 給點誇獎比任何物質的獎賞還珍貴。

收與放的韻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陳瀅

儀式

祥兒在幼稚園的畫畫課有如一場寧靜神聖的儀式。首先家長將畫紙浸在水中,再為孩子們準備紅、藍、黃三色顏料及水杯。大約二十分鐘後,將畫紙自水中拿出來,平鋪在畫板上,以手抹去多餘的水分,放在每個小座位前。此時老師帶著小朋友剛剛從遊戲場散步回來。

等孩子們坐定後,家長交個老師一隻畫 筆。老師坐下來後,眼觀四方,徐徐地說出一個故事,手上的筆跟著故事開展出色彩生動的畫面。比如:一座花園、小房子、樹葉、彩虹或是簡單的一片天空。此時 的孩子們手上沒有畫筆,只能聽和看老師畫。等到老師如詩歌慢吟後,家長才將畫筆一個個交到小朋友的手中。此刻無聲,只有孩子們輕沾顏料染上畫紙,將他的心 眼所見到的形象及顏色呈現出來。整個過程安詳平和,讓我非常嚮往。這是不是一場神聖的儀式?

祥祥的生日到來之時,我們帶著做好的或 買好小蛋糕(也可以加上小禮物),帶五或六根蠟燭(以小孩年齡為定)到校。等孩子們都到齊後,老師帶著家長和小朋友坐好一圈特別圍起來的地方,中間是一個 特別布置的小桌子,點綴著顏色淡雅的絲巾,一座以樹枝雕成的燭台放在中間。老師將祥兒披上披肩,戴上皇冠,領他坐在我們旁邊。

接下來,老師開始說起一個神秘的故事, 大概是說某年的某日,有一位媽媽挺著肚子辛苦地走在路上,她走累了坐下來休息。此時幾位小天使圍過來保護媽媽,因為有一位小天使要來投胎了。當小天使出來 時,老師點上一根蠟燭問媽媽,他如何啊?媽媽就述說祥兒出生時的情形。老師點上第二根蠟燭又問父母,第一年如何?媽媽又開始說祥兒什麼時候會坐會爬,有什 麼趣事。然後第三根蠟燭,第四根蠟燭,一直問到最近這一年,故事也一段段增加。最後老師說一些祝福的話,介紹祥兒這個小天使給大家,並送給他一份老師親手 做的禮物,小朋友們將畫的生日卡或禮物送給祥兒。然後,祥兒便將小禮物一個一個送給小朋友,他們之間互相道謝,最後以祝福長壽的生日歌結束這個別開生面的 生日儀式。蛋糕則在點心時間才享用。沒有喧嘩及凡俗的生日快樂歌來派對,而用溫馨的儀式祝福一個珍貴的生命到來。華德福學校非常注重儀式。舉凡畫畫、點心 時間、故事時間、慶生會、節慶等場合就會有不同的儀式舉行(每個老師也有不同的做法)。它是非宗教的,比較像人與自然宇宙的情感交流及對話。古老傳承的習俗也是這麼地流傳下來的。

藉由儀式的展現,孩子們學會對大自然及自己的尊重,對所從事的活動產生一種神聖感、使命感,而且會比較專心與用心。

玩伴日(Playdate)

一個小孩或兄姐年齡差距很大的家庭,很 需要和小朋友玩,這也是祥兒上學最大的動機。由於我們住得離學校較遠,上下學盡量和附近小朋友通車,孩子們自然玩在一起。有時會和媽媽們互相代看孩子一兩 個小時,對七歲以下的孩子時間長度剛好,不會太累。有時放學後帶一位或兩位班上的孩子回來,先將他們餵飽(最好事先問清楚小孩的飲食習慣、過敏問題等), 陪他們聊聊;然後準備一兩個活動,比如:摺紙、縫小人(GNOME)或布偶、耶誕樹等;做蜂蠟、黏土等。室外活動則有找寶藏、摘果子、爬樹、撿石頭、樹枝等;最後以下午茶結束美好時光。當孩子大一點時,則會自己玩。

我們大約每個月以祥兒的表現安排一次,所以他對午後的約會玩伴非常期盼。剛開始,我們先觀察家長與他們溝通,然後找一個與他氣質相近的孩子。結果發現如果家長容易溝通談得來,通常小孩子們也會玩在一塊(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及家長的身教影響孩子有多深)。

等祥兒升上小一時,玩伴日轉入另一個階段,我會和住得近的家長互帶小孩一個下午,讓我們有多餘的時間作事情。這真是讓小孩及大人都能拓展社交的好方法。

社交

華德福的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社交活動。早上到校在遊戲場玩就是社交能力建立的開始,主題活動之後的遊戲時間和平時的Play date都可以幫助小孩建立友誼。一起玩難免會遇到爭執或矛盾的時候,老師會聽兩方或三方的說詞,通常是要求他們自行解決。小小孩爭的多與玩具有關,比如:誰玩得太久了;誰不讓誰玩;誰與誰霸佔某地等等。

老師會讓大家輪流玩,或讓小孩去做別的事情。如果無法解決,老師便將引起爭執的東西收起來,輕聲細語的說:[東西我暫時代管,等會兒再玩。]小孩看沒有東西,也就不吵了,他們會找其他的事做。如果碰到打架、撞倒人的問題,老師會告訴小孩他的行為讓另一個小孩很難過,他要說道歉;甚至直接拿起孩子的手輕放在對方的身上,說:[Gentle, gentle(輕輕的,輕輕的。)]小孩很快就知道他的力道要輕柔,或他的作法不對,他馬上會道歉。

以前在家碰到類似的情形,我會威脅他 們,如果再吵架就不准玩。雖然做到盡量公平處理,但是語氣仍有改進的空間。有一天忽然發現孩子也用同樣的語氣跟我講話,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身教做了不好的示 範。從老師身上我學到對小孩,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態度,但是都應該以正面、溫柔、理性平和的態度來對待,而不是動輒威脅、強迫,好像建立了自己的權威地位 (其實沒有)。

瞭解孩子的態度自己做了改變後,發現他 也會跟著轉變。比如:經過一天下來,孩子忽然脾氣變大,用餐時挑三撿四,挑剔到家,而且頂嘴不服管教。這時我知道他累了,情緒控制不了了。此時最好的作法 也許是讓他下桌,先休息一陣子,反正在生氣時進餐會引起嚴重的消化不良,不如等到休息好了,再牽著他的手上桌吃飯,或做功課,道理也比較聽得進去。我在情 緒管理上有時 EQ 也不好,造成僵局,往往傷了小孩或別人而不自知,有一天看到孩子也喋喋不休,簡直是自己的翻版,趕快自己反省,決定要改過自新,以絕後患。

另一個最常見的畫面就是,大人很容易失 去耐性而嫌自己的孩子。往往我們求其快速反而達不到目的地,揠苗助長就是最好的例子。有時是我們忘了自己在孩子這樣的年齡時,也是如此,什麼也不太會。有 些活動是以玩的方法導入學習,因此孩子在玩的時候,也許剛開始學,或者這不是他的強項,最好不要有預期心理,希望他在短期內會很快就學會或成為專家。比如 下棋,因為有輸贏,如果孩子的好勝心強,因為大人太希望他很快學會,或者掌握重點,往往心急的要他學,或責備他的錯誤。這樣反而傷了他的自尊心,結果不是 拒絕再學,就是反叛大人。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不要參加有競爭、比賽性質的活動,讓他從充分享受玩的樂趣,比較成熟後再漸漸介紹競爭性的活動。華德福的學校 裡,競爭性強的活動,比如:足球、棒球、籃球等,不會在小四以前讓孩子練習。有關體育的活動,以後有機會另文介紹。

玩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

中國的父母為了小孩未來的[競爭力], 以為不要輸在起跑點才是正確的,便將孩子的童年填滿各式各樣的智能活動。我帶孩子回來學中文,到了語文中心一看,真被嚇壞了!語文中心只是整個學習中心設 給外國小孩學中文的一部分,還有各式各樣的學習,不管是學科、才藝、音樂或體育,甚至魔術、禮儀等都可以補習。而暑假期間家長對孩子一點也不放鬆,就怕下 學期的學科跟不上,生活中課程排得滿滿的。我對祥兒一天要學的中文(兩小時)已感到很大的壓力,覺得他像一隻鴨子,於是要求老師功課少一點;看到台灣的小 孩,學得東西比他還要多,只有瞠目吐舌的份。

想到回來之前與祥兒的老師對話,他說小 孩放暑假,就像人吃了東西要有時間消化一樣,暑假就是小孩在消化一年來所學習的東西,轉變為生命(靈魂)的養分,滋養身心靈。其實也在暗示我不要給祥兒太 多壓力。華德福的教育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以玩耍帶領教學,給與孩子很多空間,有耐心地等待孩子長大。其實他們的學術教育真正是由簡入難(高中的學科 之難尤其超過一般高中),一步步的走上終生學習之道,而非從小就像灌鵝肝一樣拼命餵。

從華德福教育出身的人在社會上一樣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,美國運通(American Express)的總裁就是其中之一;其他從事教育、學術、藝術界得非常多。所以會玩的 孩子不一定就不會唸書,學校的教育中多給予玩耍的時間,也不一定會減低孩子們的學科成績。家長與老師的心理尤其要重建,因為輸在起跑點不一定到不了終點, 也不一定會輸;慢飛的鳥不一定笨,先跑的兔子也不一定快;生命的追求絕對不是分數、名次或名校,而是人類的智慧與終極關懷的傳承。

看到台北孩子的沈重壓力,感覺不到朝氣與童真,而祥兒到小四了還不失天真活潑、單純可愛,對學習沒有排斥,整天快快樂樂的,真得很慶幸祥兒能接受華德福教育,更感謝雷博士介紹這個關照全人的教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ethlovesmisa 的頭像
    rethlovesmisa

    堂堂和乖乖的秘密小窩

    rethlovesm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